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栏目分类
机构新闻
130-8053-1002
做一个职业慈善工作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 程一文 来源: 本站 时间:2016年09月13日 字体:[大中小] 留言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去四叶草慈善基金会,为什么要做专职。我一直都记得今年2月的一天,我生平第一次走进精神病医院,面对一群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面孔却有着不一样人生的精神病人,那一刻对于我来说,比理想更多的,是好奇。我想知道,如果有一群人为了实现一个与这些人精神病人幸福有关的目标去努力和行动,结果会不会如我们所愿?我们的行动会给这个世界,给这些精神病人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让我十分好奇和憧憬,也是我来四叶草的原因。
时经九个月,初衷不改。
但如果现在让我写这9个月来的述职报告,我一定是羞于起笔的。我们的救助对象——贫困精神病患者,我也只在几次救助项目中,与他们有过几次直接面对面;我们的伙伴——爱心群友们、志愿者们,分布在全国和全省各地,我与他们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见过面;我们的捐赠人和爱心企业,我只拜访过寥寥几家,还没来得及表达我的感恩和感谢……
9月1日,一个值得我牢记的普通日子,当初的选择如同投进水面的一枚小石子,微小波澜缓缓动荡开,终于在外围激起滔天巨浪,将我连同当初的无知无畏一起淹没。鲜花掌声过后,我们都保持了冷静。惟一的变化是,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信心更多了。
怎样做慈善?什么是慈善?用我的话来说,慈善就是找到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从沮丧到热爱,从苦味到甘甜。并在这个过程中严格评估自己的言行是否人道和高效。
这是个复杂有趣的行业,回报给你的将远远超出预料。
与人初次见面时,我介绍我的职业,常常会从惯于表达善意的人们那里得到类似“伟大”的褒扬,也常常会面对一些有“郭美美后遗症”的人的疑问。最初面对质疑和否定之词时,我几乎本能的予以愤怒和反击。而现在,我已试着学习把本能和理性相结合,内心希望听到“你们很专业”的评价,这是对职业慈善工作者最高的褒奖。
曾经有位朋友向我讲述他第一次亲眼见到精神病人时的震惊和难过,面对我的反应他有些不解的问:“是不是你已经见过太多都已经麻木了?”当然不是!我在想的是,根据描他描述的情况,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初次的心酸和泪水过后,需要的是有效的行动。如果眼泪能解决问题的话,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更高效的一起哭。感性是我们的出发点,但绝不是终点。
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大部分人,他们把出于善意的言行都归结于好人好事。如果保持客观的态度,我很认同一位同行的话“许多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这些善意的石头所铺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没有完善的计划和风险预备前,不随意展开行动,避免造成公众资源的浪费甚至对帮扶对象的二次伤害,是这个职业的必须要求。好心办坏事——这可以是普通人带有开脱意味的道歉之词,但是作为公益机构来讲,这句话代表自己的不称职和失败。在法律、社会常识、道德规范的多重约束下,没有足够的成本允许你透支慈善的公信力,这使得所有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如履薄冰。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爱她。”
我之前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话里似乎包含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成熟。我现在还明白了一点:慈善是一种职业,但也不是一般的职业,它的根本诉求决定了最大范围的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是所有行为的根本,而这个过程就是分解为与一个个个体及一件件琐事的面对。
慈善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你在行走的过程中将不断的一次次去突破自我,打开自我禁锢和心灵枷锁,保持谦逊和不间断的学习,愈发清晰的感觉到生命的绽放!
另外很棒的一点是,你会在这个行业里遇到非常优秀的人。他们精于专业,坚持知行合一的不断探索。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中国进步的宏大命题,在他们这里化为每一次具体的行动和每一个温柔谦逊的笑容。当我作为一条小河情绪激荡的时候,面对他们,才明白什么叫海纳百川。
我想,在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前,肯定有个声音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
“你将要去的地方大部分被黑暗和愚昧蒙蔽,你的任务是点亮一点微弱的光,可能作用很有限,你愿意吗?”
“你为了这个使命将遭遇到很多不可知的风险,遭受人们的误解、嘲讽、攻击和谩骂,你愿意吗?”
“你将品尝到爱情最诱人的甜蜜,但因为这个使命注定无法长久拥有,你愿意吗?”
“你会遭到最亲的人的远离,最信任的人的背叛,甚至所帮助之人的唾骂,你愿意吗?”
“你死之后,墓碑上不会刻上好人的铭文,人们根本不知道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你愿意吗?”
我不知道他们思考了多久,有过怎样的辗转与犹豫,我只知道他们最后的回答——“我愿意。”